荐书 | 白朴《天籁集》中的悲悯隐逸之情
隐逸,是中国古代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它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像在元代表现得如此强烈和普遍,无论是朝臣权贵,还是潦倒文人,都在吟咏着“归去来辞”;无论是在传统的诗词文赋中,还是在新兴的散曲杂剧里,处处都可看到“钓翁”、“樵夫”的身影。白朴作品中的林泉之咏便是这部交响曲中独特的一支。白朴一生未仕,他将艺术创作作为其生命支点,留下了《梧桐雨》、《墙头马上》等传世名剧,还留下了一部记录其生平行迹和精神历程的词集——《天籁集》。与时代的精神相一致,抒写避世之志与山林之趣构成了《天籁集》贯穿始终的主旋律。
白朴雕像
白朴《天籁集》中的悲悯隐逸之情
白朴虽未人仕却也未曾避世,但如果将“隐”作为“仕”的对立面来理解的话,白朴所选择的仍然是一条隐逸之路,尽管这条路还是在尘俗之中,但它所指向的精神目标却是对世事功名的超脱和否定,《天籁集》中有关隐逸的内容实际上表达的是词人对出世绝俗之境界“心向往之”的精神追求,而并非其真实生活的写照。由上节所述可知,白朴对隐逸的选择,不存在以此表示民族气节的问题,也不存在欲仕无门的问题。从归隐的动因方面来看,白朴在元代众多隐士中是独特的一类,既不同于仕进无望沉沦草野的“寒士”,也不同于“耻食周粟”,隐遁全节的遗民;既不同于绝尘超凡,“高蹈远引”者,也不同于厌倦仕途,退居田园者。就其生平遭际和作品的有关内容看,辞荐不仕对于白朴,是一种基于理性思考的主动选择。导致这一选择的最根本的原因当是其思想中的历史幻灭感及与此相联系的人生悲剧观。也就是说,白朴“栖迟衡门”的人生选择,实质上出于他对人生的理解,出于他对人生苦难的一种深刻的悲悯之情。
《天籁集》中有许多用到“人生”或“生平”字眼的语句,最直接表现了词人对人生的看法,试拈出如下:
堪笑井蛙裤虱,不道人生能几,肝肺自相仇。
《水调歌头》
对淡淡长空,萧萧乔木,慷慨吊今古。生平苦。
《摸鱼子》
人生几许,悲欢离聚,情钟难遣。
《水龙吟》
人生何苦奔竞,勘破大槐宫。
《水调歌头》
人生何苦,红尘陌上,白头浪里。
《水龙吟》
甚人生贫贱,刚求富贵,天教富贵,却聘骄奢。
《沁园春》
扰扰人生,纷纷世事,就里何常不强颜。
《沁园春》
很明显,人生短暂,人生悲苦,人生“奔竞”无意义,这就是白朴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白朴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王国维之所以极推白朴杂剧《梧桐雨》,认为它“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当与二人在悲观主义人生观上的契合有很大关系。王国维批评白朴词“粗率”(1),是说其缺少艺术上的创造性,而在主体精神上,白朴的词曲是一致的。下面所录《水调歌头》一词,集中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悲剧意识:
予儿时在遗山家,阿姊尝教诵先叔放言古今忽白首,感念之余,赋此词云。
韩非死孤愤,虞叟坐穷愁。怀沙千古遗恨,郊岛两诗囚。堪笑井蛙裤虱,不道人生能几,肝肺自相仇。政有一朝乐,不抵百年忧。
叹悠悠,江上水,自东流。红颜不暇一惜,白鬓忽盈头。我欲拂衣远行,直上崧山绝顶,把酒劝浮丘。藉此两黄鹄,浩荡看齐州。
味词意,此篇似为当年辞谢史天泽荐举后所作。在作品中词人感慨人生短暂,否定对事功的追求,表达了他超然物外,远避世事的愿望。作品起首提及五位古人,在词人看来,他们之所以穷愁囚死,就在于其对世事入而不返,过于执著,而且他们为之而付出沉重代价的事功,就如同东流的江水转瞬即逝,变得毫无价值,这并非词人一时的激愤之语,而是基于其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生的理解。
这一思想集中地体现在白朴的怀古之作中。怀古是《天籁集》中一类十分突出的内容。这些作品大多作于其徙居金陵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金陵已不单是一个地名,一代又一代王朝在这里迅速地走过了其盛衰兴亡的历史,并留下一处处供后人凭吊的遗址。没有哪一座城市比她更能引人发思古之幽情,所以“金陵”一词,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实际上已成了一个象征历史变迁天下兴亡的文学意象,而“金陵怀古”则成了一个长写不衰的主题。白朴可能是唐宋以来作“金陵怀古”词数量最多的一位,这些作品集中地体现了他对历史真谛的求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词人初居金陵时曾有一首《水调歌头》云:
苍烟拥乔木,粉雉倚寒空。行人日暮回首,指点旧离宫。好在龙蟠虎踞,试问石城钟阜,形势为谁雄。慷慨一尊酒,南北几衰翁。
赋朝云,歌夜月,醉春风。新亭何苦流涕,兴废古今同。朱雀桥边野草,白鹭洲边江水,遗恨几时终。唤起六朝梦,山色有无中。
作品的思路是由今而古,又由古而今。眼前的“旧离宫”、“石头城”,将词人带入已逝的往古,他于此看到的是“龙蟠虎踞”的雄险“形势”阻挡不了一个个王朝的覆灭,留下的只是没有“终”了的“遗恨”。历史的流程盛衰无常,犹梦似幻,若有若无。纵观古今,他得出的结论是“兴废古今同”。既如此,也就无需为世事感怀“流涕”,而应超脱人事的纠葛,投入自然的怀抱,“赋朝云,歌夜月,醉春风”,以此求得心志的畅适。词中表达的这种历史的虚无感、幻灭感,是词人金陵怀古之作中反复吟咏的一个主题:乌衣巷曾留下了他的无奈的慨叹:“刘郎只见惯,金陵兴废,赠得行人鬓白。又争如复到玄都,兔葵燕麦。”(《瑞鹤仙》)南唐故宫前有他的怅惘:“南郊旧坛在,北渡昔人空。残阳澹澹无语,零落故王宫。前日雕阑玉砌,今日遗台老树,尚想霸图雄。”(《水调歌头》)陈后主落难的景阳井引起过他的沉思:“去去天荒地老,流水无情,落花狼藉。恨青溪留在,渺重城、烟波空碧。对西风、谁与招魂,梦里行云消息。”(《水调歌头》)在凤凰台上他曾追寻古人的行踪:“怅吴宫幽径,埋深花草,晋时高家,锁尽衣冠。横吹声沉,骑鲸人去,月满空江雁影寒。”(《沁园春》)这种基于沧桑之感的虚无主义构成了白朴基本的历史观,在其散曲和杂剧作品中也体现得十分明显,如《梧桐雨》所写唐明皇的帝王之业由盛而衰的过程,所表达的即是一种人类对历史无法预料和掌握的幻灭和迷惘。(2)
孔子曰:“士志于道。”(3)士人所建事功的意义在于“道”的体现,因为“道”代表了天地至理和人间正义,“道”是永恒不朽的,因而士人所立之“功”之“言”,也就有了不朽的意义。文天祥《正气歌》云:“天地有正气,……于人曰浩然”,所表达的正是一种对不朽的正义之“道”的追求,这种对“不朽”之“道”的追求,便是正统的儒家人生观中终极的形而上的价值目标。白朴词中所表达的历史幻灭感,从根本上即是对这一人生终极目标的怀疑和迷惘。他亲眼目睹了金、宋两家曾辉煌一时的王朝,在元蒙铁蹄下顷刻崩溃的过程。“棋罢不知人换世,兵余犹见川流血”(《满江红》),即是他的切身感受。他试图从历史中去解索现实的困惑,然而他看到的却是“秦固亡人六国,楚复绝秦三世”(《水调歌头》)这样无终无了的兴立与陵替,在暴力面前,玉石俱焚,贤愚并戮,华屋顿成山丘,繁盛化为烟云,一切都是速朽的,一切都是不测的。白朴词云:“我欲问天道,政在不言中。”(《水调歌头》)历史的虚幻,人事的速朽,这便是词人所悟解的“天道”。
“天道”的幻灭感必然引发出人生的幻灭感,这在其词作中可看得很清楚,如《水调歌头》云:
朝花几回谢,春草几回空。人生何苦奔竞,勘破大槐宫。不入麒麟画里,却喜鲈鱼江上,一宅了扬雄。
既然士人弹精竭虑建立的事功并不存在“不朽”的意义,到头来只是一场“槐安”之梦,那又何必为此而“苦奔竞”呢!很显然,道家“虚无”、“齐物”等思想对于他这种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社会事功的蔑视,引起了对个体存在的发现;对不朽的否定,导致了对此生的关注。于是逃避尘世,倘徉山水,全身适意便成了其理想的人生境界,在他看来“山间终是胜人间。风月琴樽应不羡,尘士征鞍。”(《浪淘沙》)他设想“醉乡日月武陵边,管甚陵迁谷变”(同上)。由于这种厌倦人世和否定事功的思想感情,产生于对历史和人生意义的理性反思与求索基础之上,所以对其人生道路的作用也就特别深刻。从上节所论可知,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白朴心理中强大的“用世情结”,他之所以能从中超脱自拔,从根本上讲,应是出于这样一种理性的思考和选择。与白朴有着类似背景,同是元好问学生的郝经所选择的则是一条相反的人生道路,究其原因,殆因他与白朴对人生出处的看法完全不同。他曾发挥孟子的思想说:
与时而奋者众人也,无时而奋者豪杰也。士结发立志,挺身天地,……岂欲其治而安于享利,乱而安于避祸乎?治亦无用,乱亦无用,徒乐其生、全其身而已。(4)
举郝经为例并不是说入仕之士完全没有对历史和人生的幻灭感,只是想说明一个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于其进退出处的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国维撰 ,《人间词话》。
(2)李修生《白仁甫及其创作》、幺书仪《山川满目泪沽衣》, 见《元杂剧论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3)《论语·里仁》。
(4)《陵川集》卷一九《厉志》。
本文节选自赵维江著《隐士的隐衷──论白朴词隐逸倾向的文化心理成因》(原刊登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注释来自原文,题目为小编自拟,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特此感谢!
相关图书推荐
基本信息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详情!
《善本宋元名家词三种》
编著者:中华书局 编
书号: 9787101112863
定价:980.00 元
开本:特16开
印装:全彩 布面精装
CIP分类:I222.84
主题词:①宋词-选集②词(文学)-作品集-中国-元代
出版单位:中华书局
编辑推荐
本书在编辑时,注意词论结合,方便读者前后参阅,发其精微,获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在制作过程中,采用高清拍照技术,全彩影印,纸墨色调、版框尺寸皆一仍其旧,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书信息,愿读者在纸墨书香中细细品读,皆有所得。
内容简介
本书编选集部词曲类善本古籍三种,分别为宋向子諲撰《酒边词》二卷、宋王灼撰《碧鸡漫志》五卷、元白朴撰《天籁集》二卷《摭遗》一卷。它们或为名家刊刻,或经名家校跋,内容上各具特色,有很高的版本价值和文献价值。
下列链接
了解更多详情新书链接
单位或个人购买,可直接点击左下“阅读原文”,进入中华书局直营古逸英华文创微店,或电话垂询。
中华书局▪古逸英华
强毅 | 专一 | 前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业务联系:010-63266123
联系邮箱:zhguyiyinghua@sohu.com
北京古逸英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中华书局旗下全资企业,主要负责中华书局120馀种文献影印类图书的独家销售,目前拥有两家直营官方网店:“孔夫子旧书网”上的“古逸英华”店;手机“微店”上的“古逸英华文创微店”(快速绿通——点击“阅读原文”)